当工作到第5年

我们都在一个既定的轨道上沿着相似的方向前进,细分的枝丫也不影响大体的相似。
到了工作的第五年,许多话在心里不吐不快。
还记得刚入职的时候,那个时候的自己,回想起来有点『干劲十足』。住在公司附近,生活上没有什么其他事情,没有太多责任和负担。可以一门心思的干活,埋头苦干就好了。
现在已经是另外的心态了,一个是身体状态肯定是不如过去,会有一些健康方面的困扰,生活上也多了许多事情,会分出去很多时间。
并且工作上,单纯写代码的时间也少了很多,以前是只要把自己被安排的事情做好就可以,现在不一样了,要更多的考虑与产品的沟通、一些处理方案的权衡。编码应对的技术场景是纯粹可感知的,但是处理这些事情需要更多的发散思维,也许还有其他一些感知上下文氛围的能力,有时候,不太好应对。
不好应对的问题一个一个说。

一、研发团队内部参差不齐的技术水平

客观评价目前所在的团队,整体对于技术的认知并不十分深刻,我还记得刚入职的时候看到我们后端的代码连基本的事务都没有,感到一脸问号,这和我过去学习到的知识不一样啊,这样的代码逻辑也每天跑着,营收也照样营收,研发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没人提出异议。我心想,难道是我错了?
当然,现在我知道错的不是我。只是因为我们的平台纯粹是从一个玩具演化过来的,一群对自身专业一知半解的研发完成了这样的『壮举』。我很少这样直白的批评别人的工作,但是客观回顾我的五年生涯,在这样的基础上工作几年,纯属是一种浪费生命的蠢货行为。
有一个本书非常好,我逢人就会推荐,就是《数据密集型应用系统设计》,它非常好的讲解了数据管理、数据结构对于后端业务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以及各种应用场景诱发出的各种数据层的解决方案。
抛开后端语言框架,后端程序员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各种存储,OLTP\OLAP\MQ\KV\ES都是业务开展的基石。灵活的运用数据层设计解决方案,是成熟后端开发的基本技能。但是在当前的团队,这个似乎是一个稀缺能力。
尤其刚入职的前几年,团队内部接触的大部分研发,对于事务、数据库锁、kafka、redis原理的认知比较浅薄,哪怕是职级更高的研发,也是一样。现在可能也差不多,说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这完全不是开玩笑。
如果说技术思维的传播就像是电流,人与人的屏障就类似电阻,无数的精力就这样耗费在这种参差不齐的技术科普,化作其他形式的能量溜走了,需要给其他人科普为什么要用这个库而不是自己造一个很难用的轮子、MQ怎么管理时序、怎么去使用结构化的并发机制、还要应对一些过度设计难以使用的艰深代码……
身处这样的开发环境,不持续进步就会同流合污。

二、高墙内的自嗨与围城里的内耗

在一个等级固化、僵化停滞的企业里,利益分配者决定一切,也包括不属于他专业的那部分。
软件研发不是那个受尊敬的角色,形势好的时候,研发是团队是撑场面的工具;形势不好的时候,研发团队是被苛责的工具。
没有人会记得产品经理自相矛盾的设计,他们只会觉得这产品难用是研发的问题。
没有人会记得老板拼命的压工期、砍排期时那种不可理喻的态度,他们只会觉得研发水平不行,写出来一堆bug。
于是研发团队需要通过自嗨式的研发去展现价值,把健康置之身外。
在利益不多的围城里,绞尽脑汁,拼命起舞。
如果是刚入职那时候,还有精力可以持续,但是现在是我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了。
在这样的愈发恶劣的生态里,眼见这样自嗨,真是身心俱疲。

三、难以达到的平衡

如果你三十多岁,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还有一个学龄前的儿童,并且你还在中国做互联网行业。
我很难想象负责任的你会变成什么样。
如果你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我很难想像你的家人会变成什么样。
这就是每一个即将步入中年的程序员的困境,他们不配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家人之间必须选择一个进行牺牲。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